2024年5月30日 星期四

暫時不能回答你的問題

離開專職工作之後,我開始有較多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,其中之一,是接受出版商安排的“與作家有約”活動,到國小演講。

之前我也會去演講,大部分是因為工作上的需求,還經常是臨時交辦,隨時都會被叫上台,誰叫我做品牌推廣的事宜,自作孽,不可活。除此之外,我一年大概只接受一次的“與作家有約”安排,了解我的出版社都為我安排一些窮山惡水的偏遠學校,在海邊的鼻頭國小,山上的柑林國小;我常想,或許是交通不便,一般作家不想去吧!我總抱著愉快的心情,一路開車而去,上山下海之間意外的獲得許多回憶,像演講前校園出現蛇,校狗進入教室……,很有趣的畫面。

現在離開了專職工作,出版商安排的演講大都是都會國小,有的場地設備很好,視聽教室都很棒,這種場所我比較有把握。最怕的是在好大一間的體育館中,來了個十幾班的同學,全部坐在地上,而且是剛考完試不久,所有人七嘴八舌的聊起天來,音響有點悶、空調有點熱、老舊的投影機顏色黯淡……,果然,自以為很有經驗的我也必須打掉重練,以一身厚臉皮的膽量繼續講下去….管他有沒有人在聽。

上個月演講又遇到了令人卻步的類似場地,有點亂但也還在掌握之中,還算順利,其中一段插曲令我難忘……。

一共有19班同學席地坐在體育館,後半段的同學我幾乎看不到。演講一開始,我前面一班的同學中,兩位清秀聰慧的小男生相互交頭接耳,然後一直舉手呼叫我(兩人同時),打斷我的演講。

「老師,你的騎車照片不可能是你自己拍的,是誰拍的?」
「老師,這段建築影片音樂應該有版權,有取得嗎?」

我意識到了,這兩個聰明的小男生或許沒有惡意,但是問題是針對我個人而來,我必須好好回答,而且必須立即處理。

連續兩個問題,我都仔細的回答,因為我的演講都是親自製作,包括特殊影片與照片,只是我必須有點耐心。第一個問題是我曾經經營過部落格,吸引了某大學社團來採訪我,這些騎車的照片是採訪跟拍時,大學生拍攝的;第二個問題是關於音樂的版權,我曾長期製作建築動畫,目前音樂是由公司付費,取得國外專業音樂網站的長期大量授權。

為了不讓這兩位男生再打斷我的演講,我說:
「最後會有QA的時間,還有問題請留到最後一起發問,我們的演講時間有限,我暫時不能再回答你的問題了喔!」

最後的QA時間,一群小朋友舉手發問,我卻找不到那兩位男生。

有些孩子,會故意問一些問題,不管是為了吸引我的注意,或是其他原因,我曾是體制外學校的家長,我了解也會包容。我鼓勵發問,但有時,我也會暫時不能回答問題。



2022年7月11日 星期一

 《黑熊蒔光》石蓮

石蓮屬於景天科多肉植物,葉片厚實像湯匙但尾端微尖,因青翠如玉石、形狀像蓮花而得名,也有人從正面看好像是一只風車,又稱為「風車草」。石蓮喜歡溫暖的氣候,日照必須充足,否則莖部會徒長,葉片稀疏,失去飽滿而穩重的觀賞價值。

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,台灣開始流行吃石蓮,自助buffet的沙拉吧、休閒農場的特色料理中,這幾年都經常出現石蓮的蹤影。原來它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、礦物質及維生素,營養價值高,是平衡體內酸鹼值的健康食材。石蓮可生食也可以熱炒,如果在家裡有種植,直接摘個幾片洗乾淨就可以吃了,相當方便,吃起來有點類似微酸的蓮霧。

不過,你知道台灣黑熊喜歡吃什麼嗎?

台灣黑熊是雜食性動物,主要以植物為主食,其中又以殼斗科植物的果實是台灣黑熊們最愛的食物之一




 《黑熊蒔光》波斯紅草

波斯紅草的葉片花紋非常瑰麗奇特,有著金屬反光質感及紫紅色斑紋,視覺感受豐富。有人說葉片交疊之中,看起來就像是華麗的波斯地毯,也似傳說中波斯軍隊的盾牌紋樣,因此英文名稱為Persian Shield,直譯是「波斯盾牌」。

雖然名為波斯,它的老家卻不是在黃沙滾滾的中東沙漠。事實上,想要在古波斯領地中看見它,還要特別挑日照不強,環境濕度夠的地方。它真正的老家在東南亞的緬甸,台灣十分適合栽植。

波斯紅草有一個特性,新長出的葉子其紫紅色的斑紋會越明顯,隨著葉片的成長,顏色會越來越淡,所以同一棵植物上的葉子常會有深淺不同的變化,這樣的變化增加了欣賞的趣味。另一特質是修剪可以促進萌芽,簡單的說,適度的越修剪會讓它持續豔麗,完全不理它,它會黯然失色。

了解它的特性後,波斯紅草的種植其實非常簡單,我經常在雨季時做修剪與扦插,你瞧,當台灣黑熊與紅色的Škoda Karoq出現在一簇簇的瑰麗紅之中,呈現異國風情的情趣。

就像種植波斯紅草一樣,保育台灣黑熊也必須了解牠的特性。

灣黑熊是本島唯一原產的熊類,也是最大型的食肉目動物。牠們體型壯碩、生性隱密、形貌威嚴,牠們的存在令人對野外環境產生美好、尊崇、敬畏的心意。更重要的,台灣黑熊的族群數量和健康狀況,代表了臺灣森林生態體系的健全與否,可視為本島森林生態體系的重要指標。




 《黑熊蒔光》伏石蕨

伏石蕨總是匍伏在石頭與樹幹之上,它喜歡過自己的日子。台灣黑熊也是一樣吧,即使面臨數量稀少的族群危機,也不該與人類近身相依。

伏石蕨為水龍骨科伏石蕨屬,和名字一樣,利用細長的走莖貼伏著石頭生長,一片片橢圓形的小葉子很像人們常吃的瓜子,也被稱為石瓜子、風不動。喜歡沿著大樹生長,所以也稱為抱樹蕨。

伏石蕨的葉子有兩種,瓜子狀的葉片只行光合作用,稱為營養葉。仔細觀察之下,可以發現一片綠色瓜子狀小葉片中,夾雜少數細長葉片,這些細長葉子的背面長了許多金黃細沙般的孢子囊,稱為繁殖葉(孢子葉)。伏石蕨的肥厚肉質葉片可以保存較多水分,抵擋短期的缺水。如果缺水嚴重,葉片就會掉落,等水分充足時才重新生長,這個特性讓它比其他著生型的蕨類植物更具生存優勢。

我喜歡伏石蕨,喜歡它隨遇而安的謙卑特性。我曾將大石上的大片伏石蕨像布匹般的脫下,掛至我的植生綠牆上,可惜啊,它是有態度的,不想加入我的綠牆行列,總是在一段時間後離我而去。

按下快門的瞬間,我似乎了解,自然界許多事不能如人類所願,雖然伏石蕨總是匍伏在石頭與樹幹之上,它還是喜歡過自己的日子。台灣黑熊也是一樣吧,即使面臨數量稀少的族群危機,也不該與人類近身相依。就讓Škoda Karoq凝聚這一份祝福,往森林的深處,感應而去。





 《黑熊蒔光》

台灣黑熊是台灣唯一原生的熊類,具有獨特的保育和文化的價值,其存續被視為生物多樣性的指標,代表生態環境的完整狀況和恢復力。簡單來說,當面臨人類活動的過度干擾時,指標動物將是地球上最先消失的物種之一。

就跟我們生活中的周遭環境一樣,小花小草雖然未必起眼,都是上天的傑作,值得關注與欣賞。

與您分享《黑熊蒔光》,透過台灣黑熊與台灣常見植物的微寫真,祝福台灣黑熊可以和世上萬物一樣,共存共榮,生活在我們所珍愛的台灣土地上。


《白鶴芋》

花語:一帆風順。

白鶴芋為多年生草本植物,葉片翠綠,白色的佛焰花苞清新而優雅,是重要的觀賞植物。它還是可以過濾室內廢氣的高手,對付氨氣,丙酮,苯和甲醛都有一定的功效。

其特色在於乳黃穗狀的花,佛燄花序狀似一隻白鶴,由根際抽出。初呈綠色而後漸轉雪白,當佛燄苞開始由白色轉為綠色時,表示花朵已經成熟,即將凋謝。

白鶴芋因葉片與竹芋相似,佛焰花苞酷似白鶴翹首,給人有「純潔平靜、祥和安泰」之美感,被視為「清白之花」。

純白的白鶴芋與台灣黑熊一起共度夏日午後,在Škoda Karoq的引領下,像一隻迎風揚帆的船帆,帶著希望到達成功的彼岸。祝台灣黑熊保育之路「一帆風順」。





2021年12月5日 星期日

關於地球上的熊

關於地球上的熊,首先要知道哪些是”無危物種”,哪些是”易危物種”?

台灣黑熊是臺灣特有的亞種,也是臺灣唯一的原生熊類。

2021年11月26日 星期五

與作家有約_蘆洲仁愛國小

 11月16日到蘆洲仁愛國小進行“與作家有約”的演講,現場大約有兩個班級50位五年級的同學,與線上7個班級。

對於我疫情期間出發去找臺灣黑熊的人生地圖,同學與老師都聽得津津有味、搶著回答問題。演講後半部以另一段冒險地圖為題材,分享“一個人的單車旅行”的小說創作歷程,在「冒險、勇氣與希望」的祝福中,期待下一次與同學們相見。

2021年11月25日 星期四

棋子

 1.     幾個月前剛結束一場重要提案的線上簡報,也確定將回鍋到前公司擔任兼職顧問,那一天,放空自己在庭院整理花草樹木,默默的看著植物發呆時,忽然橫空想起了一句話:

我們都不是棋王,人人都是棋子。


 









2021年7月8日 星期四

逐浪的旅人

 4/24早上,來到位於濟南路附近的臺灣文學基地創作坊,參加「2021臺灣文學數位遊戲腳本徵選」台北場的說明會。

我站在角落,聽得津津有味,只是主持人一句「同學們好!」,我環顧四周,清一色是年輕人,忽然尷尬起來----畢竟我是一位中年大叔。

 

不管了,硬著頭皮參賽了,比賽結果昨天揭曉了,又是個奇特的文字創作經驗。我選了一位我不熟悉的台灣文學家,洪炎秋,和他一件老舊的背心為發想,完成了「逐浪的旅人----西裝與背心的對話」:

看似光鮮亮麗的「西裝」,不過是時代中不得已的妥協與偽裝;「西裝」底下的「背心」,即使破舊也不忍丟棄,因為「背心」代表的是知識份子的良知與不願妥協的正氣。

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能夠認識這位文學前輩,在時代動盪的洪流中堅持自我、逐浪前行。

 

發現得獎名單中大多是組隊參加,應該是文字發想與遊戲情節的分工合作。中年大叔果然是必須忍受寂寞,一面說道理,還要一面想遊戲,真是忙碌。多虧老婆在疫情三級警戒的前一天開車載我到圖書館,取出預約的冷門參考書籍,我才能如期寫完。




#中年大叔#2021臺灣文學數位遊戲腳本徵選#廖大魚

https://www.nmtl.gov.tw/information_118_130634.html

2021年5月10日 星期一

與作家有約

最近一次接受「與作家有約」的邀請是在2020年6月,我到了桃園市的林森國小。